流行性感冒、诺如病毒感染、手足口病/疱疹性咽峡炎、水痘等均为春季学期常见、多发传染病。及时发现病例,妥善做好病例管理,能有效控制传染病在校内传播。 01 流行性感冒 传播方式: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(如触碰感染者物品)。 典型症状:急起发热(体温≥38℃)、畏寒、头痛、浑身酸痛、乏力、咽痛、咳嗽。 隔离观察时限:体温恢复正常、其它流感样症状消失后2天。 02 诺如病毒感染 传播方式:粪口传播(接触污染食物/物品)、呕吐物气溶胶。 典型症状: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部分伴有低热。 隔离观察时限:症状消失后3天。 03 展开剩余81%手足口病/疱疹性咽峡炎 传播方式:接触传播(疱疹液、粪便、唾液)。 典型症状:发热伴手、足、口、臀部皮疹,部分病例可无发热。 隔离观察时限:症状消失后7天或发病后14天。 04 水痘 传播方式:飞沫传播、接触疱疹液传播。 典型症状:皮肤、粘膜上分批出现斑疹、丘疹、疱疹和痂疹,或伴有发热、头痛或咽痛等症状。 隔离观察时限:皮疹全部结痂干燥;既往接种过水痘疫苗的部分患者可能不出现疱疹,只出现斑疹和丘疹,应隔离至24小时内皮肤、粘膜没有新损伤(斑疹、丘疹等)出现。 05 流行性腮腺炎 传播方式:呼吸道飞沫传播。 典型症状: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、疼痛,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。 隔离观察时限:腮腺肿大后5天。 06 猩红热 传播方式:呼吸道飞沫传播。 典型症状:起病急骤、发热,咽峡炎、杨梅舌及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等。 隔离观察时限:症状消失且规范治疗7天。 07 百日咳 传播方式:呼吸道飞沫传播。 典型症状:阵发性痉挛性咳嗽,并伴有鸡鸣样声音,可伴有呕吐。 隔离观察时限: ①托幼儿童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5天且症状缓解后方可返园。 ②中小学校学生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5天后可返校,室内活动时应佩戴口罩直至症状消失。 ③教职员工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5天后方可返岗,工作期间应佩戴口罩直至症状消失。 0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传播方式:接触传播为主(接触患者眼泪、鼻涕等分泌物后触摸眼睛导致感染;或通过被污染的毛巾、脸盆、门把手、玩具等物品间接感染)。 典型症状:眼睑红肿,睑、球结膜中、高度充血,多伴结膜下点、片状出血。 隔离观察时限:发病后7天且症状消失。 09 肺结核 传播方式:呼吸道飞沫传播。 典型症状:主要症状:咳嗽、咳痰≥2 周,咯血或血痰;常见症状:胸闷、胸痛、低热、盗汗、乏力、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。 隔离观察时限:对活动性肺结核、疑似肺结核及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学生,需提供结核病定点医院开具的“休复学诊断证明”或“疾病诊断证明书”进行休/复课管理。 【家长防控三做到】 每日观察:晨起检查孩子体温、皮肤(有无红疹)、精神状态。 快速响应:发现疑似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学校,不隐瞒病情。 妥善隔离:一旦确诊,在患病期间应居家观察,不参加集体活动。诺如病毒感染、手足口病在症状消失后仍有传染性,因此即使孩子已经没有症状,仍不适合马上返校。 【居家防护要点】 通风消毒:勤开窗通风,患者餐具、衣物单独用含氯消毒剂浸泡。 避免传染:患儿与家人分餐,处理呕吐物、粪便时戴好口罩和手套。 疫苗接种:接种流感疫苗、水痘疫苗、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感染,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。 校园传染病防控需要家校同心 您多一分配合,孩子多一分健康! 发布于:北京市
|